应用领域
含有细小悬浮物、藻类及微絮体的河道、湖泊以及景观水水处理;
高浓度有机废水如:造纸、印染、纺织、制药、发酵等废水处理;
代替二沉池,分离浓缩污泥,用于易于产生污泥膨胀的生化处理工艺中;
喷射强溶技术
极速消能技术
无堵塞释放技术
层流分离技术
水力负荷5~10m3/m2/h
进水SS<2000PPM,
出水SS<100PPM,
待处理的原水经提升泵至混凝反应池,加入药液混凝反应后,由中心进水管进入气浮接触区,与溶气水充分接触后自流至分离区,撇泥装置与主机行走机构同步移动,从而将浮渣收集起来,通过中央泥管排出池外。池中的清水通过清水收集系统从中央排走,池底的沉积物被刮板刮入泥斗中,定期排放。
·
· 采用强制喷射切割技术,高速旋转产生强大离心力,
· 将微米级空气5秒内强制溶解在水里,空气溶解 度最高可达27%亨利极限值。
极速消能微气泡发生装置
永不堵塞、释放效率高达98%
微气泡发生装置产生气泡直径仅有5~20微米,
并带有正电荷,如“牛奶”一样。
· 处理量从200-25000m3/d
· 净化池浅,表平面大,特别适用高浓度污水的处理
· 处理能力大,表面负荷10m3/m2/h
· 水力停留时间比较短(平均15到20分钟)
· 占地面积小,多架空、叠装或设置于建筑物上
· 水位自动调节装置,刮起的浮渣含固率高
· 拼装式结构,便于运输、安装和搬迁
· 刚性大,仅需一“井”字形混凝土梁支撑
· 旋转接头采用高科技技术,免维护
· 运动部件设有多重保护,可在露天长期可靠运行
· 设有润滑装置,维护工作量小,管理简便
· 可plc远程控制,和及时发现故障
·
应用范围
含有细小悬浮物、藻类及微絮体的河道、湖泊以及景观水水处理;
高浓度有机废水如:造纸、印染、纺织、制药、发酵等废水处理;
代替二沉池,分离浓缩污泥,用于易于产生污泥膨胀的生化处理工艺中;
产品说明
浅层气浮运用了“浅池理论”及“零速原理”进行设计,停留时间仅需3-5分钟,强制布水,进出水都是静态的,微气泡与絮粒的粘附发生在包括接触区在内的整个气浮分离过程,浮渣瞬时排出,水体扰动小出水悬浮物低,出渣含固率高,悬浮物去除率可达93-99.5%。
技术突破
喷射强溶技术
极速消能技术
无堵塞释放技术
层流分离技术
技术参数
水力负荷5~10m3/m2/h
进水SS<2000PPM,
出水SS<100PPM,
工作原理
待处理的原水经提升泵至混凝反应池,加入药液混凝反应后,由中心进水管进入气浮接触区,与溶气水充分接触后自流至分离区,撇泥装置与主机行走机构同步移动,从而将浮渣收集起来,通过中央泥管排出池外。池中的清水通过清水收集系统从中央排走,池底的沉积物被刮板刮入泥斗中,定期排放。
核心技术
采用强制喷射切割技术,高速旋转产生强大离心力,
将微米级空气5秒内强制溶解在水里,空气溶解 度最高可达27%亨利极限值。
极速消能微气泡发生装置
永不堵塞、释放效率高达98%
微气泡发生装置产生气泡直径仅有5~20微米,
并带有正电荷,如“牛奶”一样。
产品特征
处理量从200-25000m3/d
净化池浅,表平面大,特别适用高浓度污水的处理
处理能力大,表面负荷10m3/m2/h
水力停留时间比较短(平均15到20分钟)
占地面积小,多架空、叠装或设置于建筑物上
水位自动调节装置,刮起的浮渣含固率高
拼装式结构,便于运输、安装和搬迁
刚性大,仅需一“井”字形混凝土梁支撑
旋转接头采用高科技技术,免维护
运动部件设有多重保护,可在露天长期可靠运行
设有润滑装置,维护工作量小,管理简便
可plc远程控制,和及时发现故障